一、粉尘危害
煤矿的粉尘包括煤尘、岩尘、水泥粉尘等,主要来源于采掘、装卸、运输等过程中。人在生产环境中,长期吸入呼吸性粉尘就可能得职业病(矽肺病、煤肺病、煤矽肺病),还可能引起皮肤病、角膜炎和呼吸道发火等。有的煤尘具有爆炸性,当空气中的浮尘达到一定浓度,就可能发生煤尘爆炸,危害极大。空气中的粉尘浓度过大,也会影响人视线,使人不能及时发现冒顶、片帮等事故隐患。所以矿尘也是煤矿五大灾害之一,特别是爆炸性煤尘危害更大。
二、粉尘检测
煤矿粉尘浓度和游离SiO2含量测定按GB5748规定的方法进行,粉尘粒度分布测定按MT422规定的方法进行。
煤矿使用的粉尘检测仪器仪表,具有有效的计量检验合格证。
井下主要接尘人员配戴人体粉尘采样器,并建立个人健康档案。
必须根据本矿的生产情况配备足够数量且经培训合格的测尘人员。对井下每个测尘点的粉尘浓度每月测定两次。采掘工作面每个月应进行一次全工作面连续粉尘测定。粉尘粒度分布每半年测定一次,采掘工作面有变动时,应及时进行游离SiO2测定。粉尘中游离SiO2含量每半年测定一次。
三、粉尘检测事项
(一)下井时应带全仪器仪表、工具和记录本等。仪器要随身携带,严禁碰撞、挤压、不得让他人代拿或摆弄。
(二)选择测尘位置应注意以下问题:
1、采样地点设在回风侧
2、采样高度,在人的呼吸带高度,一般为1.5米左右。
3、在掘进工作面采样时,应在巷道末装风筒的一侧距装岩(煤)、打眼或喷浆地点4-5米处进行。
4、采煤工作面多工序同时作业时,应在回风巷距工作面回风口10-15米采样。
5、在转载点采样时,应在其回风侧距转载点3米处进行。
6、在其它产尘场所采样时,在不妨碍工作操作的条件下,采样地点应尽量靠近工人作业的呼吸带。
7、测尘时,仪器的采样口必须迎向风流。
(三)对测尘开始时间的要求:
1、对于连续性产尘作业,应在生产达到正常状态5分钟后再进行采样。
2、对于间断性产尘作业,应在工人作业时采样。
(四)收尾工作
1、检查仪器仪表擦拭干净。
2、测尘完毕后,要及时填写本次粉尘测定结果报告表。
3、要及时将每次的粉尘测定结果填入台帐。
4、要按照规定定期绘制粉尘浓度曲线图,并及时将粉尘测定结果报送有关领导和有关部门,并及时提出作业地点减少粉尘的意见和建议。
四、职业病危害及防治措施
长期从事采掘工作和从事在粉尘环境中工作的职工容易患尘肺病。它主要是呼吸性粉尘吸入肺部后引起肺部纤维组织增长病变,一般发展较慢,病程较长。尘肺病分为煤肺病、煤矽肺病和矽肺病三种,按其病情的严重程度,又可分为一、二、三期尘肺病。一、二期尘肺病只能在地面作一点轻工作,三期尘肺病人就终生失去劳动能力。由于至今尚不知尘肺病的发病机理,因此也难以治疗。
预防尘肺病必须大力推行综合防尘措施。
矿井综合防尘措施包括:
(一)必须有健全的防尘组织机构
矿井综合防尘工作,由矿总工负责,通风科负责全矿防尘、技术管理工作,通风科设立专门的防尘队伍,明确生产、队组、运输等的防尘责任和范围,并建立严格的工作制度和考核办法,严格进行考核。
(二)矿井建立完善的防尘措施
1、井下所有进风行人巷道,皮带巷每50米设一个洒水闸阀,其它巷道每100米设一个洒水闸阀,并保持正常使用。
2、各转载点和采掘工作面以及煤尘易飞扬等其它地方设喷雾、水幕。
3、井下各巷道要定期清扫,任何地点都不得有厚度超过2mm,连续长度大于5m的煤尘堆积。
4、主要进、回风风流中必须设置能封闭巷道全断面雾化效果好的净化风流水幕,且灵敏可靠,正常使用。
5、根据《安全规程》规定,合理调整风速,严禁因风速超限而造成煤尘飞扬。
(三)回采工作面的防尘措施
1、回采工作面、回风顺槽距工作面50m范围内必须设置一道全断面水幕,工作面必须设有洒水管路,各转载点及机头必须设有喷雾,运输皮带机头必须安设喷头,洒水雾化到位。
2、在煤岩中钻孔应采取湿式钻孔。
3、皮带顺槽每50m设置一个洒水闸阀,轨道顺槽每100m设置一个洒水,15天冲洗一次。
4、采煤工作面,采煤机必须安装内外喷雾装置。割煤时必须喷雾降尘,内喷雾压力不得小于2Mpa,外喷压力不得小于1.5Mpa,喷雾流量应与机型匹配,喷雾在割煤时要保持水量充足,有效雾化降尘效果良好,发现有堵喷咀时要及时停机处理,要保证日检,防尘设施完好,运行正常,水量不足无水时,严禁开机割煤。
5、工作面进、回风巷必须安排有专职清尘工,进、回风巷浮尘要经常清理干净,巷帮每月进行冲洗一次,架棚正反面煤尘都要冲洗干净。
6、对工作面煤尘及积尘点要及时清理洒水,防止积尘二次飞扬。
7、工作面要根据瓦斯涌出量情况合理配风,掌握防尘最佳风速,达到防尘目的。
8、工作面进、回风巷距工作面60-200m之间各设置一组隔爆水棚。
9、工作面开机人员必须佩戴防尘口罩,防止吸尘职业病的发生。
(四)掘进工作布防尘措施
1、掘进工作面必须有完善的洒水系统,距工作面30m范围内必须安装一道水幕,回风口安装一道,放炮前后工作面20m范围内必须洒水,洒水时间不小于10min。
2、掘进巷道定期冲洗,不得有煤尘堆积。
3、煤岩中钻孔应采取湿式钻孔,使用水炮泥。
(五) 运输巷道及转载点的防尘措施
1、煤仓出煤口,前后5-10米范围内设置喷雾设施。
2、转载点设置喷雾,并在放煤口下风侧20米范围内设置喷雾设施。
3、主要运输大巷每年至少刷白一次,主要进回风巷至少每月冲洗一次,采区及总回风巷道冲洗积尘由通风队决定,井下所有巷道不得有煤尘堆积。
(六) 隔爆设施设置与规定
隔爆设施主要采用隔爆水棚,隔爆水棚分为主要隔爆棚和辅助隔爆棚两种。
1、主要隔爆棚的位置:
①矿井主要运输大巷和回风大巷。
2、辅助隔爆棚的位置:
①采煤工作面进、回风巷道。
②采区内的掘进巷道。
3、主要隔爆棚和辅助隔爆棚采取集中式布置方式。
①水棚应设在巷道的直线段内,水棚与巷道交叉口,转弯距离保持50-70m,与风门距离大于25m。
②主要隔爆水棚的水量不小于400L/m2,辅助隔爆水棚水量不小于200 L/m2.。主要棚区长度不小于30m,辅助水棚长度不小于20m,水棚相距1.2-3.0m,水槽边与支架、巷壁、顶板之间的距离不小于0.1m,水槽距离巷道轨道不小于1.8m,水槽保持同一高度。
③水棚要挂牌管理,明确专人管理和维护。
(七) 矿井主要大巷,每年至少刷白1次,主要进风回巷至少每月冲刷1次积尘;其它巷道必须及时清除巷道中的浮煤,清扫或冲洗沉积煤尘;对容易造成煤尘堆积的地点要及时进行冲洗,不得有厚度超过2mm,连续长度超过5m的煤尘堆积。
(八)每周至少检查1次隔绝煤尘爆炸设置的安装地点、数量、水量及安装质量是否符合要求。
(九) 个体防护措施
在作业环境中粉尘较大的地带,工人必须佩戴防尘面具,主要有防尘口罩、防尘帽和防尘呼吸器等。
(十)其它综合防尘措施
(1)煤层注水;
(2)喷雾洒水;
(3)风流净化;
(4)放炮用水炮泥;
(5)冲洗巷道;
(6)湿式打眼;
(7)巷道刷浆;
(8)清扫浮煤
关键词:排放粉尘监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