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年5月至8月,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组织检测机构对6个省31家水泥制造和20家石材加工企业进行调研检测,发现这两类企业工作场所粉尘浓度普遍超标,除尘设施效果差、防护用品配备不到位、人员未经培训上岗、接尘人员未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等问题普遍存在,部分企业仍在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生产工艺。对此,总局部署集中开展水泥制造和石材加工企业粉尘危害专项治理。
粉尘危害严重,治理刻不容缓。11月25日,国家安全监管总局职
今年5月至8月,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组织检测机构对6个省31家水泥制造和20家石材加工企业进行调研检测,发现这两类企业工作场所粉尘浓度普遍超标,除尘设施效果差、防护用品配备不到位、人员未经培训上岗、接尘人员未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等问题普遍存在,部分企业仍在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生产工艺。对此,总局部署集中开展水泥制造和石材加工企业粉尘危害专项治理。
粉尘危害严重,治理刻不容缓。11月25日,国家安全监管总局职
一 粉尘的种类及特性
1.粉尘的种类
按粉尘的成分可分为无机粉尘、有机粉尘和混合性粉尘;按粉尘的颗粒大小可分为可见粉尘粒径大于10微米,显微粉尘粒径为0.25~10微米,起显微粉尘粒径小于0.25微米;按燃烧和爆炸性质可分为易燃易爆粉尘和非易燃易爆粉尘 按卫生角度可分为呼吸性粉尘和非呼吸粉尘,呼吸性粉尘粒径小于5 微米,能进入人的细支气管到达细胞,对人体健康危害最大。
2.粉尘特性
(1)粉尘的粒径分布
粉尘的粒径
性质介绍:
1. 使用范围:粉尘(Dust)系来自土石、岩石或矿物等之无机物或木材、谷物等有机物质,经粉碎、剪断、钻孔、研磨、冲击、装袋或爆炸等产生,而悬浮於空气中之固体粒子(一般粒径大致为100μm以下),其化学成份与其原发生源之母体物质大致相同。
2. 介绍:从粉尘进入人体呼吸道的沈积作用来看,粒径大於10μm之粉尘在人体呼吸系统,可能在鼻孔、上呼气道时即被挡除,而无法深入肺部,而粒径在5μm至10μm间之粉尘则主要沈积上呼气道之粘液纤毛;粒径在7μm左右可深入肺部,这
粉尘及粉尘来源:能够较长时间呈浮游状在空气中的固体微粒叫粉尘。在生产过程中所形成的粉尘叫生产性粉尘
粉尘浓度:粉尘浓度表示方法有两种,一种以单位体积空气中的粉尘重量(毫克/立方米)表示;另一种是用单位体积空气中的粒子数(粒子数/立方厘米)表示。粉尘浓度直接决定粉尘对人体的危害程度,粉尘浓度愈高,则危害愈大
生产性粉尘是指在作业生产中形成的,并能够长时间浮游在空气中的固体微粒。在生产和使用水泥的过程中,往往要接触大量水泥粉尘,如不注意防护,对人体是有害的。因此,不断改善劳动条件,保护职工的安全健康,做到安全生产、文明施工,是保证完成生产任务的一项重要措施,也是个企业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。
1. 粉尘的分类
&
粉尘作业时,粉尘污染严重,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来起到防尘降尘的作用。
1.工艺措施
(1)避免选用危害较大的原材料或生产工艺路线,是消除和减少粉尘危害的根本途径。
(2)改革工艺设备和工艺操作方法,采用新技术。
一、防止扰民
首先注意施工现场的位置,以及了解施工对附近影响的情况,精心安排施工进度计划及优化施工方案,以对该工程临近房屋或道路引起最少的损害、噪音或任何其它的干扰和不便。
项目经理部需精心组织、科学管理,合理工科安排施工流程,将器噪声大的施工按排在(9:00-12:00、15:00-18:00)时间段时
1、消除或降低粉尘是预防尘肺病最基本的措施;
2、通过革新生产设备、实现自动化作业,避免操作人员接触粉尘;
3、采用湿式作业,可在很大程度上防止粉尘飞扬,降低作业场所粉尘浓度;
4、对不能采用湿式作业的场所,应采用密闭抽风除尘方法;
5、作业中接触粉尘的人员,在作业现场防尘、降尘措施难以使粉尘浓度降至符合作业场所卫生标准的条件下,一定要佩戴防尘护具;
6、防尘效果较好的有防尘安全帽、送风口罩等,适用于粉尘浓度高的环境;
7、在粉尘浓度较低的环
粉尘的性质:
为了有效的控制生产性粉尘的危害,必须掌握粉尘的性质,以便根据卫生的要求,结合产尘源特点和生产工艺,有针对性的采取防尘措施。
1、粉尘的分散度:粉尘是由粒径不同的尘粒组成,粉尘的分散度是指不同粒径的粉尘所占的重量百分比。粉尘中微细颗粒占的百分比大,表示分散度高,粗颗粒占的百分比大,表示分散度低,分散度高的粉尘不易被除尘器捕集。
2、粉尘的密度;指单位体积内粉尘的重量
3、粉尘的粘附性:指粉尘尘粒间相互凝聚的能力,粉尘的粒径越小,粘
长期接触粉尘会对人体产生各种损害。硬质性粉尘可损伤眼角膜及结膜;放射性粉尘可造成放射性损伤;粉尘堵塞皮脂腺,可引起粉刺、毛囊炎、脓皮病及皮肤皲裂;经呼吸系统吸入,可溶入血液引起中毒。粉尘的最大危害是会损害呼吸系统,引起尘肺病、肺癌、肺肉芽肿、肺炎及上呼吸道炎症。
患有下列疾病的人员不适合粉尘作业:活动性肺结核;严重的慢性呼吸道疾病,如萎缩性鼻炎、鼻腔肿瘤、支气管哮喘、支气管扩张、慢性支气管炎等;严重影响肺功能的胸部疾病,如弥漫性肺纤维化、肺气肿、严重胸膜肥厚与粘连、胸廓畸形等;